大會小會人人都愛比大會,有的人就只要比小會,或許是興趣或者是勝算問題!這樣才不會拿拳頭去打石獅,拿萬的給人家到百萬,這是我在鴿界裡聽到最貼切的說詞,那大會小會到底有何差別?輸贏不都是一樣?玩多少就輸贏多少不是嘛?


其實放什麼會都一樣,粉鳥會沒有軟的,但是大會小會的差別就在比賽條件有所差異,在某年比賽甚至是在最近的一次比賽當中,仔細回想.......!某號稱南部最大鴿會站到最後幾關還剩下上千隻的選手鴿,而相同的比賽所謂孩子會卻只剩下不到100隻!這樣是否小會素質就差?還是旗鼓相當?

其實是條件不同所致,又怎會條件不同呢?你一定會說距比賽離船隊甚至交鴿日與比賽失格時間都一樣分速600,哪來的不同?以上所說當然相同,但是唯一的不同在於比賽交鴿入籠的差異就不同了,簡單來說有些會他們根本不分公母,(分公母是否有其利弊,在此不加以揣測)

有的是規定要分公母(但卻無法去徹底實施)就這樣或許造就了乾脆不分公母的會章。先言歸正傳至於大小會的賽鴿總數在回報總會後,比賽交鴿當天比賽籠都就緒,不管大小會都一當天入籠選手鴿數來分配,1000多隻的大會配了一個三排8層的鴿籠,了不起給他們一個四排8層的吧!小會呢?不會拿幾個手提籠吧,當然是一個單排8層的比賽籠,總會臨時沒有這麼多單排的那就給兩排的,以上所說都是海上競詳的慣例(甚至是一籠到底比賽開始到結束都是同一個大小的籠子),到了交鴿時間請問各位鴿友您是會長你會如何分配100多隻的鴿子入籠數呢?

或許就比照會章吧,一層鴿籠資格賽以50~60隻正關45~50沒錯吧!一般分會大都是這樣規定(也有些沒有硬性規定)假如分公母運氣好可以50.50,運氣不好可能要分三層來分配囉,甚至為了公平起見以四層來分配,這樣都沒話說了吧,平均一層裝25隻+,到了比賽下一關鴿子又減少了,到了最後一關結束小會的關反率竟然高於大會,又跌破多少專家眼鏡呀, 怎麼可能有些鴿友兩會都有參賽,卻是小會歸返成績好,大會成績不理想甚至洗廚,為什麼?這就是條件的差異,小會從資格賽開始就是以少數的鴿子比例來入籠,而大會是硬梆梆,

50隻甚至裝到55隻,這種集鴿條件利弊顯而易見,別說喝水吃料了,連放個屎都沒辦法轉身,(多少好鴿在這種條件下慘敗)或許在淺海看不出差別,距離越遠越到後面關越明顯,你的選手鴿學會籠內吃飯喝水,你忘了交他們搶頭香搶個好位置,比賽距離到了260~300公里甚至是350公里,喝飽吃足了比賽放飛的當天一馬當先,而那些根本沒喝到水吃到料的要他如何在時間內返家,先天環境不好的就難以在隔天飛出好成績,在此跟各位鴿友舉出這個例子,只是賽鴿當中一個小小的例子僅供參考,也除了是本人親身經歷,也是我在每季觀察中屢見不鮮的,以上希望能給鴿友另一種思維!

arrow
arrow

    南海賽鴿(飛哥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